8月27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迎来首批300余名集中教学硕士研究生,拉开了古镇口大学城迎新序幕。
2017年8月,古镇口大学城首个入驻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开工建设。随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远洋海运大学等6所高校相继入驻。经过4年多精心建设,今年9月,古镇口大学城将首次大规模“迎新”,其中4所新建大学开校,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将在古镇口核心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学术前沿的抱负,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生报到 夸赞校园环境美
据悉,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迎来的首批300余名集中教学硕士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等8家培养单位,将在新校区开启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腐蚀与防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产养殖、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气象学等10余个专业的学习。
当日7时30分,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校门口、报到大厅、宿舍楼等处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早已准备就绪,迎接新生们的到来。8时左右,报到学生陆续走进校园,在校门口进行行李消杀和寄存后,在志愿者引导下,进行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核酸检测并完成报到手续。
“校园真大,红砖外墙复古范儿十足,无论是校园景致还是各种配套设施看上去都很棒!”在海洋化学楼一侧拱形的连廊前,不少同学在此处拍照留念,他们纷纷表示,如此“高大上”的校园以后定会成为古镇口大学城的“网红打卡地”。
新校启用 四所学校今秋迎新
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毗邻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当前正为迎接新生忙碌着。据介绍,该基地占地约2000亩,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在校学生20000人。
“校区今年进行了研究生招生。”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今年共招收了海洋科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等11个专业的学生。9月,这里将迎来首批1000余名学生入住。
在新建的青岛滨海学院大珠山校区,青岛滨海学院医学院的5600余名学生也将在这里开启学习生活,据该校医学院院长李秀艳介绍,此次报到的学生中,有2467人是新生,“我们学院共有6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新生9月5日完成报到后,学校将于9月9日举行新校区启用仪式。”
记者了解到,青岛滨海学院大珠山校区占地面积约291亩,校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设计在校生规模为6000人。今年,该校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五栋学生公寓以及图书馆、食堂等都将投入使用。
此外,除了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研发基地、青岛滨海学院大珠山校区,今年新建成的中国远洋海运大学也将于9月底启用,将迎来2000余名学生和近500名教师入住。“加上去年投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目前,古镇口核心区投用高校数量已达5所。”古镇口核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校地携手 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
校地融合是西海岸新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学院下设了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4个基础教研室,以及装备与技术、海洋战略、未来海洋3个特色教研室,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探索创新多元培养模式。”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通过科教融合新机制,凝聚了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所、深海所等11家涉海研究机构在海洋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将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的发展目标中可以看到,这些国内知名高校集聚新区,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全面布局、多点开花,与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强区建设发展高度契合、互促互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将围绕船舶与海洋、海洋信息、船舶动力、海洋新材料等前沿交叉特色学科专业,开展船海核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科技研究,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海洋强国、融合创新国家战略;中国远洋海运大学将凭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教育培训资源和资质,组建“党校+企业大学+研究院+青岛船院”四位一体新平台,为港航业输送高水平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构筑高素质航运产业人才培养的链条,为西海岸新区注入高端航运要素。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超告诉记者,学院筹建以来,一批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随之在新区布局,形成了以中科院海洋科学考察船队为核心平台,以野外台站观测网络、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平台的建设架构。海洋人工智能等一批先进平台的建成,将通过转型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为西海岸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科技供给。(宋瑞龙 李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