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以打造“一米阳光”救助品牌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切身实际困难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以一套机制、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为支撑,着力打造“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模式,形成了“前台有帮扶救助、后台有监测管理”的救助闭环,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救助更接地气、更具温情,切实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网格化管理 实现救助“全覆盖”
西海岸新区将社会救助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了“万名党员入万户、办好群众身边事”活动,选派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全区1309个社会治理网格,共走访摸排老党员户、老红军户、党员中心户、脱贫户、信访户及其他各类困难群众1万余户,帮助解决实际难题2700余个。
为实现救助全覆盖,新区构建了区、镇街、村(居)三级主动发现网络,加强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区级层面,民政、卫健、医保、残联、扶贫等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收集媒体、信访、网络平台披露的群众遭遇急难的相关信息,共享共用、互联互通,及时反馈给镇街分析研判以便快速有效作出救助响应。
镇街层面,依托当地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及时主动收集辖区各村(居)、扶贫办、综治办、社会组织等上报的群众遭遇急难的信息,汇总到镇街“一门受理”平台进行分办、转办。村(居)层面,成立由村(居)干部、救助协理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社工、志愿者等组成的“主动发现救助服务队”,及时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截至目前,全区23个镇街共建立起995支主动发现服务队。
今年以来,全区新纳入城乡低保248户377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5户35人;为653户困难家庭1321人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564.41万元。
大数据筛查 助力救助“无遗漏”
新区依托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实现公安、残联、税务、银行等24个部门34类数据源数据联通,对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实施“逢进必核”,有效提高了救助经办效率。今年以来,共核对申请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对象10938户16922人,其中核对结果异常1147户2560人。
同时,新区建立易返贫人口筛查预警机制,对医疗刚性支出病人、残疾人、持续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高的易返贫人口进行筛查,尤其加大对医疗自负费用大的困难群众的筛查力度。今年以来,共筛查残疾人36627人次、医疗自负超过3万元的病人7423人次、脱贫享受政策人口14967人次,将符合条件的群众及时纳入了兜底保障范围。
另外,统筹区直相关部门、镇街发挥联动合力,定期组织开展困难群众摸排比对。依据比对和摸排情况建立分类台账,按照“红、橙、黄”三个等级实行“三色管理”制度,分别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至少探访一次。截至目前,共建立台账4641条,核实后符合救助条件的559条,协调多部门研究解决个例11户17人。
铁脚板多跑 推动救助“无盲区”
按照每月开展两场救助政策宣传活动的原则,新区组织民政部门、镇街、村(居)在全区120余处大集、公园、广场等公众场所,开展救助宣传活动,发放政策宣传单10万余份。
各镇街组建政策宣传小分队,开展了专场政策宣传200余场,面对面地与干部群众讲解政策3万余人次。同时,充分利用各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微博、微信群等方式发布救助政策2000余次,实现了“线上线下”主动告知。
村两委、网格员、救助代办员等基层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与居民沟通交流顺畅的优势,主动排查困难群众,主动联系困难群众,主动帮助申请救助,让党和群众的距离更近。截至目前,全区995支救助队伍主动走访排查1.1万户次,做到了让工作人员跑起来,实现了“政策找人”。(宋瑞龙 谭宁 滕以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