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艺 通讯员 丁晓慧
近日,在青岛黄岛海关现场监管下,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装载启航。该装置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整体高118米,重约3.2万吨,可满足3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是名副其实的“海上油气巨无霸”,将部署到英国北海布伦特油田。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分布有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50余家造修船、海工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产业集群规模初现。
近年来,黄岛海关围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梯度培育特色优势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监管服务方案,在信用管理、优化监管、便捷通关等环节打出组合拳,助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建造周期长、耗用料件多,给平台建造的设计规划、施工建设等带来了全新挑战。”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进出口项目负责人李挺说,特别是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定冲击,能否顺利完成项目订单,是企业最大的担忧。
为保障项目正常进行,黄岛海关发挥“企业协调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复工复产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在通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创新监管模式,每月减少实地巡查次数约12次,在严密监管的同时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确保大型海工项目管得住、出得去。
海工平台制造通常以加工贸易方式开展,具有订单金额高、生产周期长、备案料件多等特点。黄岛海关通过搭建海工企业进口商品归类数据库,将以往以单一商品为单元的海关归类升级为以企业为单元管理,并推行“联网监管”“主料工作法”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使近千种工程用料件中的主料纳入电子账册监管,提高了通关效能,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工期超期风险。
“企业每次申报的料件多达几千种,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平均能节省80%的账册备案时间。”青岛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加工贸易业务科科长孙霞说。
今年以来,黄岛海关监管海工装备加工贸易手账册实际进出口值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其中,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加工贸易实际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超三倍。
“我们将持续结合行业特色和口岸实际,全力保障海洋工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长,让更多中国高端制造驶向深海。”孙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