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频道>内容详情

织密“心防线” 筑牢“防火墙”——东城国际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3-02-27 17:25: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高妍妍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金家岭街道东城国际社区榜上有名。

“法度者,正之至也”。近年来,东城国际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德治、法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通过软硬件改造提升群众自治意识,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治,以法律制度保障巩固治理成果,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参与、互动互促的社区治理服务网络,推动法治建设,筑牢法治之根。

“一三三六”助推法治建设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为全力推动法治建设,东城国际社区推行“一三三六”党建工作法,织密“心防线”,筑牢“防火墙”。

织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架构。社区坚持全域推进、整体提升理念,与辖区2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实现组织统领、资源统筹、项目统管,将党的政治引领覆盖到各个层面;运行网格化治理机制,根据社区人员的分布情况,划分17个网格,并成立网格党组织,由社区“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负责人,进一步延伸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切实做到情况全掌握,服务零距离。

建强党建工作者队伍、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社区进一步优化两委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引导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组建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龙头的7支志愿者队伍,在文明劝导、治安巡查、环境卫生、社会关爱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党性教育“红色阵地”、综合性便民服务阵地、多功能文体活动阵地“三个阵地”。社区积极创建“党群汇”“融联汇”服务品牌,开通“民情直通车”,做到“零距离”服务居民。

社区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党员“包楼联户”机制、群团带动机制、品牌设立机制等六大机制,努力拓展群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汇聚合力,多种机制高效联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方共同的责任。实现“共建”,需要实行各方联动机制,汇聚强大治理合力。在东城国际社区,多种自治机制共同助力社区法治建设。

构建民主协商机制,推动事务共商,社区建立区域化共建议事会、居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构建居民自治机制,社区修订《居民公约》《楼道公约》等制度,依法理顺党组织政治领导、居委会自治管理、业委会依法运作、物业公司专业服务之间的关系;构建平安建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社区设立社区调解委员会,组建社区调解员队伍,通过开展“法律专家门诊”免费咨询及培训讲座等,帮助居民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居民邻里和睦相处;完善社会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社区建立“心灵驿站”,邀请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居民疏导情绪、解决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机制,社区依托“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平台,实行联防联控,形成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

加强宣传,软硬件同步提升

东城国际社区围绕发展、稳定大局开展普法宣传,常抓不懈。

在硬件建设上,社区建立并完善法治宣传廊、图书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普法,利用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微信等打造法治宣传平台。在软件服务上,社区组建了普法骨干队伍、法律志愿者队伍、民事纠纷调解队伍、法治文艺队伍,成立了法治宣讲小组,设立专、兼职法治宣讲员,每个物业小区设1-2名“法律明白人”;坚持开展“法进家庭”活动,力争做到“法律条文送到家、学法用法抓到家、守法责任定到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社区要求“两委”成员每季度学法不少于一次,全年学法时间不少于60小时,社区干部法治培训参与率达到98%以上。

根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下一步,东城国际社区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为载体,切实加强法治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法治化治理水平,推动全社区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