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看!那头小牛好可爱!”一头健硕的“小黄牛”走在人偶巡游方队的最前面,吸引了全场目光。它身穿带有31字样的红色浪花T恤衫、蓝色牛仔裤,脚踩红色运动鞋,单手高举泛着气泡的啤酒杯,时尚运动范儿十足,这就是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吉祥物“犇奔”!许多小朋友纷纷围上前去摸摸胳膊、戳戳“腹肌”,它瞬间成为巡游方队中的“人气明星”。
如何通过视觉形象设计,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全部内涵放进一个小小图标里,既能蕴含文化价值,又能彰显当下社会发展面貌,是对技术和创意的“双重考量”。记者采访到了全程参与形象设计的黄发集团啤酒文化公司策划部部长赵益弘,带领我们读懂“犇奔”。
为什么会选用“犇奔”这个名字呢?据赵益弘介绍,三牛鼎立的“犇”与“三牛”精神相呼应,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思想也正是每一届“啤酒节人”的精神写照。
“用‘奔’字其实也有一些巧思。”她说,按照通俗易懂的命名原则,“犇”作为不常用汉字,会有难以拼读的缺点,“采用‘奔’字作为后缀,正好起到同音字的提醒作用。”
“犇奔”二字组合在一起,共同传递着铆足牛劲奔向新时代的美好愿景。
采用牛年生肖形象则是历届啤酒节留下设计传统。“青岛国际啤酒节举办31年来,几乎每年都使用当年的生肖作为基础概念,既能镌刻鲜明的年份印记,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赵益弘介绍说。
那么,“犇奔”这头小黄牛和从前的牛年吉祥物又有哪些区别呢?赵益弘历数起历届牛年啤酒节吉祥物的命名由来,如第7届的比尔牛,采用英文啤酒bear的中文音译命名,表达1997年香港回归、同世界干杯的理念;2009年第1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恰逢建国60周年,所以巧妙地为吉祥物取名为“庆庆”。
有了基础概念和名字,如何让“犇奔”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才真正下足了“绣花针”功夫。
“许多人都认为牛眼睛应该‘大得像铜铃’,其实会造成神态凶猛、不友善的观感,所以我们要求设计团队加宽眼距、缩小眼眶,希望“犇奔”在身材健硕之余,也拥有温润谦逊的气质。”如何让“犇奔”的形象“化凶猛为可爱”,双方团队可没少下功夫。“原本的牛角尖尖地冲向前方,我们也钝化了尖锐的部分,以此增加亲和力。”
对细节的打磨同时也塑造着吉祥物的人文气质与精神内核。据悉,本次吉祥物的原创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徐彤及其团队承办,从2021年1月初到4月末,共历时3个月完成。正是得益于幕后团队的呕心沥血,为本届啤酒节倾力而为,一个健硕而不失温和,朝气蓬勃而不失稳重踏实的小黄牛“犇奔”形象才跃然纸上,代表着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向世界敞开怀抱,共迎八方来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宋瑞龙 通讯员 于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