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以龙介绍《青岛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十项发展指标,确定绿色发展新目标
《规划》提出,至2025年林业方面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5%、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7%、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236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不高于0.5‰;园林方面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和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林荫路推广率实现85%、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5%;此外,园林林业领域的共性指标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率要实现100%。
两个发展布局,确定绿色发展新方向
用“一轴、两廊、三系、群线、多点”的园林林业生态结构布局和“一带、三群、五区”的林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生态资源全产业优化发展。
六项发展任务,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生态保护方面,全面推行林长制,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勘界立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全市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水平,科学编制规划,有效保护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提高森林管护水平,加强林地、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强城区绿地保护,开展绿地普查,推进绿线划定;提高园林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创建精品绿地和园林式居住区;完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体系和政策性保险体系建设,构建有害生物检测预报体系。
生态建设方面,实施森林生态廊道和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新建森林生态廊道100千米,增加河道绿化长度236千米;实施封山育林工程2000公顷,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更新和质量提升;推进郊野(山头)公园和滨水公园绿地建设,打造“滨海岸线公园-滨河公园”的青岛特色滨水绿地体系;实施生产绿地转型建设工程,将原市区内的生产绿地逐步完善成为中心城区内的公园绿地;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推进海绵型绿地建设,提升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加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达到70%以上;实施绿道建设和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500千米绿道建设,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5%以上;开展城区绿地公园品质提升建设,打造“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三级城市公园体系,完善“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古树名木健康档案,做到“一树一档”,建档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护、养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初步建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框架,形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基础。
生态修复方面,统筹实施包含生态修复造林、沿海基干林带提升、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生态修复工程2000公顷。规划实施包含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抚育的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完成森林提质增效7650公顷。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建设点、线、面布局合理的生态旅游网络体系,推动森林旅游从观光向体验、康养等多业态并重方向转变;加强森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加大珍贵树种种植规模,促进经济林、用材林产业发展;优化林下经济产业结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振兴林木花卉产业,引进培育推广林木良种,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升级。
生态文化方面 ,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开展山东省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工作;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公园+”建设模式项目,打造多功能、多体验的公园式活动场所。
生态科技方面,强化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应用,成立生态智库,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业科创能力与水平。深化行业改革,推动产业规模化,促进园林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项保障措施,保障绿色发展落地
一是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实施计划,强化工作联动;二是资金保障,增加财政投入,探索市场化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三是制度保障,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评估调度,持续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监督检查;四是技术保障,加强科技合作,扶持科技型企业,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吕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