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2021智能视听大会青岛高新区产业考察采风活动正式举行,二十余位企业界嘉宾代表和中央、省、市级重要媒体代表组团打卡青岛高新区,走进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青岛市工研院创业17号创客党支部等地,深入了解青岛高新区在党建引领、产业聚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亮点和创新,近距离感受“双创之城”的青春与活力。
“全链式”发展:打通上下游,形成规模效应和发展优势
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11日下午,考察采风团一行来到数字信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
据悉,海克斯康致力于塑造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两大生态。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工业设施、智慧农业、智慧矿山、智慧城市、智慧建筑以及智慧自主出行七大领域的专业技术解决方案。
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
走进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扑面而来的未来感、科技范儿便令考察采风团的成员们眼前一亮。在“汽车智造”板块,只见机器人灵活操纵着“手臂”扫描着车身轮廓,水平臂测量机、徕卡激光跟踪仪共同搭档作业,每秒钟可采集表面21万个点,十几分钟就能检测完一辆汽车车身,一旁的电脑上则根据机器人的测量实时更新着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车身每一处每一点的状态、质量……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双智赋能中心涵盖超过18个行业,汇聚近200种行业领先产品及解决方案,展示了N种炫酷“黑科技”,让考察采风团的成员们零距离感受到了数字引擎的强大力量。
作为数字信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扎根青岛高新区,海克斯康有自己的考量。“高新区集聚了很多数字产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大家都在向数字化方面努力,这对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方向。”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方案事业群市场发展总监廖鲁表示。
打通产业上下游,推进产业“全链式”发展,是青岛高新区精心部署的特有“打法”。对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度越高,越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发展优势。“我们要形成集聚区,主要还是希望能让区内的企业都能互相联系、互相赋能。”青岛高新区招商部相关负责人说。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领域,青岛高新区有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中游的产品层,有新松、科捷、宝佳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下游的应用层,有工业制造、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机构、安检等诸多应用场景。链上企业则阶梯式分布,既有高测股份、新松、软控等上市企业,也有科捷智能装备、科捷机器人、宝佳自动化多家拟上市企业,还有元启智能、力鼎等一大批潜力企业,呈现有力竞争和引领格局。
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打造出涵盖核心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等协同发展的“全链式”集聚发展模式。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方面,青岛高新区认真落实“工赋青岛”行动,实施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今年以来,培育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18个、自动化生产线13个、数字化车间4个、互联网工业平台1个。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加强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双招双引”力度,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高地。
奔向新高地:聚焦“高”“新”,刷新产业发展新高度
行走高新,“解码”创新。令考察采风团不停感慨的,正是这里的“高”和“新”。
每毫升血液中含有多少个癌细胞?循环肿瘤细胞是否有异常?在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采风团了解到,原来关于癌症的提前筛查监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如此精细化的程度。
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以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微生态学、医疗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大数据为核心业务领域的医疗企业,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山东省瞪羚企业”称号,并连续两年荣登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榜单。“很多肿瘤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我们把肿瘤的早筛前置,通过一体化细胞自动扫描及基因分析系统等平台,检测人体血液系统中游离循环的变异及肿瘤细胞,实时动态监测肿瘤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估健康人及亚健康人群的肿瘤发生风险,可以提前三到五年预测肿瘤产生。”瑞思德精准医疗集团首席技术官张炳强说。而且,通过国家室间质评,在青岛高新区的帮助下,瑞思德实验室取得了核酸检测资质,成为青岛第2家取得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并在抗疫期间多次承担青岛市核酸检测任务……
聚焦高新,就要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青岛高新区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细分产业领域,已累计引进国药集团华东基地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青岛高新区还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而随着康复大学的建设启用,这座致力于打造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康养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也将为青岛高新区医疗医药相关产业的聚集和“拔高”带来了新的可能。
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据悉,“十四五”期间,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大力发展医疗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康复医疗、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三大重点领域。到2025年,重点培育5个十亿级企业,不断刷新产业发展新高度。
开放谋未来:以最大诚意开放姿态追求共赢目标
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的姿态引进项目、以开放的姿态招引企业、以开放的姿态吸引人才,开放发展,青岛高新区一直都在路上。
当天的考察采风活动来到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通过参观这里的合作交流和运维模式,考察采风团一行对青岛高新区的对外开放姿态有了更多了解。“国际合作最大的难点和堵点就是落地难。”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纳新表示,为让对接更顺畅,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除了具有鲜明以色列特色的实体平台,还同步建设了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数字客厅”,具备中以供求信息发布、线上预约及精准搜索和匹配等功能,引入各类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以创新为抓手,以赋能为主线。在青岛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不断致力于推动中以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已举办、参与中以技术、人才和文化交流活动50余场,促成项目合作40余个,为促进中以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既有开放发展的姿态,又有“真金白银”的诚意。青岛高新区出台的《关于聚焦创新引领加快企业雁阵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意见》中指出,加快企业“雁阵”培育,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对大赛获奖的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支持;对科技创新特殊贡献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还建有全市规模最大产权型人才公寓,共1.3万套、142.1万平方米,已新启动4578套人才住房配售、房源占青岛市的54%,为青岛人才引进作出了突出贡献,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开放发展,花硕果丰。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院士33人、海内外高层次专家100余人。今年以来,新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70个,总投资24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3个。
带着诚意与希望,青岛高新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更好的未来。
党建促实干:完善双创生态,推动产业加速崛起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创新发展的智慧力量,在党建引领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始终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切实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当天考察采风团的最后一站,就来到了青岛市工研院创业17号创客党支部。
走进“科创星火”党建展厅,浓浓的红色氛围萦绕身旁,墙壁上的党史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展示厅中间一把火炬点燃的“科创星火”字样格外显眼,上面标注着“中共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支部委员会”和“中共青岛高新区创业17号创客支部委员会”字样。
据介绍,青岛市工研院按照“双支部”架构,打造形成了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动非公企业党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采取党务、业务互促共进的工作模式,已成功将园区建设成青岛市标杆示范孵化器,并连续六年获评国家A类孵化园区;同时园区形成了持续且强劲的吸引力,共计引进两院院士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14名,成为青岛市知名的人才高地。园区还孵化出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其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0家、估值过亿元企业超过15家、上市挂牌企业15家,培养各层次人才50余人……如今,青岛市工研院俨然成为创客们眼中的创业宝地。
以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以优质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这背后是青岛高新区的不懈探索。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青岛高新区积极引导产业园区充分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中企业的具体需求,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形成良好的产业园区生态体系,打造有品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高效专业的企业服务团队,加强孵化载体服务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注重基础服务能力提升,完善技术平台,共享设备、数据、人才等信息;搭建资本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产业园与企业联动发展格局。
以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青岛高新区着力抓好搭建选育平台、加快创新赋能、完善双创生态等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专业化建设及在孵项目服务工作,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方面的优势,助力雏雁企业成长,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推动优势产业在高新区加速崛起。
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宜创宜业新城区“两地一区”,更好发挥支撑带动作用,争当全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青岛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赋能。(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