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频道>内容详情

首次实现青岛市域实景三维全覆盖 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青岛示范”

2022-04-28 16:42: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赵进

4月28日下午,青岛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成果发布应用》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实施的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成果首次实现了青岛青岛市陆域和7个有居民海岛高精度、多类型、多尺度的陆海实景三维立体全覆盖,建立了陆海统筹、二三维一体化时空信息平台,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了“青岛示范”,贡献了“青岛经验”,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7月,青岛市出台《关于加快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构建三维空间基准,建设实景三维模型底图,推进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支持下,项目于2021年2月顺利立项,市财政局创新运用“政府债券+社会化融资”模式,为项目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承建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克服工作量大、空域限制、天气异常和疫情防控等困难因素,历时1年,提前7个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实景三维青岛是数字青岛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城市云脑和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权威的数字空间底座。项目建成了“二三维一体、多尺度融合、陆海全覆盖”独具山、海、城特色的四大底图和多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首次实现青岛市域实景三维全覆盖,推动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由二维向三维的跨越升级,整体建设规模、技术指标和成果种类居全国前列。

第一张底图,是青岛市域地形三维底图。成果覆盖青岛市11000平方公里陆域和7个有居民海岛,整体建设规模全国最大,首次实现15厘米分辨率倾斜三维全覆盖,已广泛应用于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统筹治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修复、应急管理等领域。

第二张底图,是7区重点区域高精度三维底图。成果覆盖市内7区城区和镇驻地1290平方公里,影像分辨率达到3厘米,可以精准反映交通设施、牌匾名称、建筑结构等细节。完成了28万栋重要建筑、293条主要道路和9万个城市部件的三维实体化和属性赋值,满足“地楼房人”治理、建筑设计、智能交通等精细化场景需求。

第三张底图,是青岛市域二维底图。成果覆盖范围与青岛市域地形三维底图一致,包含政务版、影像版、蓝黑版3种不同风格,满足不同政务场景应用需求。

第四张底图,是重点山林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成果覆盖崂山自然保护区、大泽山自然保护区、小珠山和藏马山铁橛山等4个山系,每平方米山林获取不少于16个点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形成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成果,可服务于森林防火、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资源调查分析等领域,可用于森林蓄积量、碳汇估算,为“双碳”目标评价分析提供支撑。

一个平台是多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兼容国内三种主流三维数据服务标准,突破性建立了海量三维数据管理与发布机制,具备二三维一体、海陆一体、室内室外一体、地上地下一体的“八位一体”支撑能力,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可实现超大场景快速加载和流畅浏览。

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边建设边应用,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重大项目规划方案论证、自然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智慧公安、城市应急、拆违治乱、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领域,为青岛市20多个政府部门40多项重点工作提供了服务支撑,体现出成果应用面广、服务精准精细、应用快捷高效、成本大幅节省的优势。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以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成果为底座,融合高空全景、无人机视频等数据源,对攻坚行动涉及的近千个项目实现了进度动态管理和可视化展示,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在城管拆违治乱、山头公园违建清查工作中,利用实景三维真实、直观的优势,快速梳理出城区待提升节点600余处,为工作开展提供了现实场景,提高效能数十倍。在“智慧公安”建设中,实现了重要区域安防管控、部署调度的智能立体可视化管理。在市重要交通项目规划论证中,将规划和建筑设计与三维场景融合,真实呈现出建成后的空间形态,显著提升了规划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景三维数据采集、模型自动化构建、三维成果保密处理技术、多源数据融合、模型轻量化发布、时空大数据优化渲染与分析、时空时序物联感知接入、森林碳汇估算、超融合算力集群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为实景三维发展贡献了“青岛力量”。 同时,基于实景三维青岛项目建设,我们先后与深圳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海克斯康、土豆科技、易智瑞等10余家业界顶尖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为实景三维产业发展提供了“青岛试验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