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高妍妍 实习记者 苑晓东
3月9日下午,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七场),发布会邀请到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介绍有关情况。为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一是印发实施青岛市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海洋15条”,构建起海洋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二是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将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继续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组织实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9.9%;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额1696.7亿元,其中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4个。三是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室去年正式挂牌,“国家深海三大平台”纳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清单。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四是灵山岛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国家评审、争取中央资金4亿元。完成全域1530余公顷互花米草治理任务。在部省领导下构筑浒苔前置打捞防线,我市累计出动船只1.34万艘次,打捞浒苔30余万吨。
突出大统筹推进
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组织召开全市经略海洋工作、市委海洋委全体会议、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专家恳谈会,系统谋划推进全市海洋工作。优化完善市委海洋委议事协调、项目服务管理、专家咨询等制度性安排,提高工作规范性和实效性。项目化落实。落实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意见、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制定市委海洋委年度工作要点,梳理编制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三张清单”,实施海洋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开展全市海洋项目观摩评比“亮绩赛绩”活动,制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分方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落实好“海洋15条”“航运15条”等政策措施,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切实发挥政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突出大项目招引
今年市海洋发展局将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海洋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引落地上集中发力,力争实现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围绕实体经济振兴这一主线,聚焦链主牵引集群、补强关键环节、三链融合发展、特色园区打造,锚定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服务等六条重点产业链,逐一明确招商“链长”小分队,瞄准产业短板找准突破方向,挖掘本土资源搭建重点载体,理清产业链条确定招商重点,形成产业链招商引资全景图。加强招商投资顾问团队建设,聘请“招商大使”、“招商顾问”,依托专业招商机构,梳理14张招商引资清单,积极组织赴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开展招商推介,重点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海洋项目。
突出大平台支撑
平台是聚合资源、链接要素、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海洋平台,能够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让相关方对平台实施综合赋能、让优质资源要素发生互动耦合,加快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发展。市海洋发展局将重点建好六大平台。一是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二是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三是国家三大深海平台,四是组建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六是组建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下一步,市海洋发展局将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其他有关方面,加快推动团队组建和实体化运行等相关工作。
突出大海洋治理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推进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实施,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公园管理,推动崂山湾等建设“美丽海湾”,健全入海排污口整治长效机制,强化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积极推动灵山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古镇口岸线修复及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积极发挥蓝色要素支撑保障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用好海洋资源、用足保障政策,着力化解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发挥涉海重大项目专班作用,主动对接,靠前发力,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优化用海审查,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模式,不断提升用海审批质量和效率,力促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涉海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守底线。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攻坚治理,严格依港管船制度,压实责任体系,依法依规管控涉外渔船。支持鼓励渔船更新改造,开展减船转产工作。强化海上渔业船舶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深入实施“中国渔政亮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持续推进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依法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