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赵进
4月7日,2023青岛影视周中国电影工业化主题交流活动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星光岛会议中心举办。本次活动以“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之路”为主题,邀请业界、学界嘉宾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工业化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路径。活动由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司若教授主持。
活动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做了题为《分工化-专业化-集约化: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建构》的主旨演讲。尹鸿教授指出,电影工业体系是一个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全国和全球有效配置资源的电影产生和传播系统。增加产品供给、提高制作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是电影工业体系建构的目的,为此,需要建构分工化、专业化和集约性的电影工业体系。宏观调控、企业主导、依法依规和行业门槛是电影工业体系的四要素。未来,电影工业发展将会沿着高集中度形成的多恒星系、高度互联网化、全球化、智能化、跨媒介和跨行业融合的趋势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需要从整体角度扶持大多数能够进入市场主流的电影,而不只是支持单个电影项目,还需要引导性企业引领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构。
围绕 “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下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影视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两场圆桌交流活动。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下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圆桌交流环节中,来自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庞胜楠与行业和高校嘉宾共同展开探讨。倍视传媒副总裁谢宁认为,当前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在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而最稀缺的是产业工人级别的人才,当下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中高端人才流失与底层人才缺乏的困境;北京自由酷鲸影业合伙人、《万里归途》联合制片人,《刺杀小说家》执行制片人赵阳认为,目前电影工业化体系中的人才停留在传统的创作上,缺乏工业化的意识,使得在创作“重工业电影”时面临着困难;阿里影业云尚制片负责人衡晓静则指出,从整个影视行业来看,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青岛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与技术系系主任尹哲从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角度认为,应当从最基础的方面培养影视人才。
为了改进电影工业化体系建构中人才缺乏的问题,谢宁建议,高校在影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用工业的思维看待人才培养,要让学生有电影工业化的流程意识,既要懂技术也要懂艺术,并培养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技能;衡晓静认为,目前高校培养的影视人才缺乏对前沿的项目管理经验的认识,可以从这一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尹哲建议,高校可以从招生环节入手,筛选文化课水平高、有艺术素养的学生培养,并完善培养方案,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影工业化的进程;赵阳则从业界的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建议从电影工业化标准的建立入手,树立学生的工业化、标准化意识,并保持人的温度。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圆桌环节,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君健与业界资深专家共同探讨了相关议题。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编剧兼制片人龚格尔回顾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创作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挑战,指出在第一部《流浪地球》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分工细化的问题,而第二部《流浪地球》则面临着协同的问题,对于剧组这样的“敏捷性企业”而言,在短时间内进行分工和协同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独行月球》制片人、开心麻花张莉在回顾《独行月球》创作过程中指出,由于作品的喜剧属性,使得随机应变成为了创作过程中的最大挑战;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电视剧《三体》出品人、总制片人白一骢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出发,认为缺乏标准是电影工业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而尝试从技术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介绍了影视产业基地在电影工业化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流程体系建立的工作;著名影评人、行业资深策划、影视监制谭飞认为,电影工业化不只是有“重工业”,也有“轻工业”乃至“手工业”,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要在艺术创作、流程管理和拍摄准确度上做到细致,工业化的一切就是设计、策划和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损伤。在展望未来方面,龚格尔认为,要在中国本土市场之外和纯票房收入之外找到新的增量;张莉认为,我们的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培养大众文化消费的习惯;白一骢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化需要大量科幻题材作品带动发展,提升影视教育和实践的结合度;孙恒勤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化需要积极与全世界交流,打造开放的平台;谭飞则指出,在享受工业化红利的同时也要鼓励创作者个性的发挥。
电影工业化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提高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活动通过业界、学界嘉宾的共同探讨,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路径,对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