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高妍妍
12月2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情况。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青岛市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隋斌;青岛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一级巡视员朱宏;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一级巡视员何倩;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朝晖;市商务局副局长高燕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与各部门通力协作,探索形成3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其中,2项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家部委推广、认可,26项获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推广、认可,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今年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实现国家级复制推广类别“全覆盖”,在今年新增2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后,实现国家层面自贸制度创新成果类别全覆盖。二是领域呈现“多样化”,涵盖口岸便利化、绿色发展、金融创新、现代海洋等多领域。三是实效作用突出,均由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出发,破除了一批政策障碍,推动贸易、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推动贸易更便利
海关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企业自有罐式集装箱通关手续繁琐、周期长等问题,开展企业自有罐式集装箱通关模式改革,变通关申报为舱单物流监管,变事中监管为事前承诺,变单独验放为自动放行,进一步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每票节省报关费用约200元,每年节省保证金占用4000余万元。海关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燃料油进口法定检验和涉税化验部分事项重复、通关时间长等痛点,在全国率先实施进口燃料油“一站式化验”,将法定检验和涉税化验合一,变“两次取样”为“一次取样”,“两套指标”为“一套指标”,“两次检验”为“一次检验”,每批次节约近15天,减少企业综合费用约50万元。
海关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跨境电商进口企业税款支付不便捷、保证金资金占用大等堵点,创新试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关税保证保险担保备案等模式,打破跨境电商企业原有缴税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跨境电商税款在线查询、在线支付和自动核注,缴税由7-8小时压缩至不到1分钟,货物通关凭保单“先放行后缴税”。青岛自贸片区在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支持下,针对当前易货贸易业务流程不畅、配套不足等难题,构建新型易货贸易生态体系,在仓单制定、出口退税、风险防控等各环节开展探索,制定易货贸易政策标准,搭建易货贸易服务平台,规范易货贸易业务流程,全面打通各业务环节。
推动企业服务更深入
市行政审批服务部门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企业办理各类变更业务申报难度大、时间花费长、申报材料退件率高等问题,在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模式,通过重构文书申报模式、业务申报流程、业务审核逻辑、合规审查环节等登记业务全链条,实现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流程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单件业务审核时限压缩75%以上。行政审批服务部门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企业经营项目登记和公示特色化、个性化不足等限制,开展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首创“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5000余家企业自主标识和公示特色经营项目,其中40%为“四新经济”。
青岛自贸片区针对企业易出现的许可证到期忘记续证带来不便捷的问题,探索涉企许可“无感续证”,实现对企业续办证照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信息定向推送、智能办理,变“被动”续证为“主动”续证。口岸管理部门、海关、港口等联合青岛自贸片区,针对外贸企业用惠享惠不充分、诉求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实施口岸政策精准滴灌,创新打造“关企面对面”助企纾困服务,推动口岸政策诉求直达快办,通过跨境贸易便利化直通车,为150余家重点企业解决具体问题。
推动差异化特色更鲜明
青岛自贸片区为帮助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冲击,在全国率先开展“碳足迹”评价模型研究,通过制定碳足迹评价通则、编制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创立特定行业主要排放因子数据库等创新举措,探索橡胶轮胎、智能家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提前做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衔接。
海事法院联合青岛自贸片区,针对海事纠纷中海员被遗弃、得不到遣返和司法救助等国际性难题,在全国率先创新海员司法救助机制,通过建立海员司法主动救助机制,创建资金池良性运转机制以及资金池专项救助机制,有效降低海员维权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解决海员遣返国际难题。
行政审批服务、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会同青岛自贸片区,针对航运企业设立运营涉及的审批事项办理地点分散、审批链条长等难点,创新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将涉及企业开办、船舶登记、水路运输等多个审批系统入口集中整合,打通不同专网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航运企业全流程筹办平均缩减30天以上,每年可为全市规模水路运输企业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认真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形成更多高效能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