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广爱
根据2025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大连湾海底隧道自2023年5月1日通车以来,累计车流量已达到2544万车次,日均车流量接近6万车次。这表明大连湾海底隧道的通行量在持续增长,并且在日常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大连湾,就不得不说起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长刘建港。2017年,刘建港从伶仃洋转战大连湾,承担起了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沉管浮运安装工作。他坚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和老团队骨干一起带着新进场船员们“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授他们认识设备功能、掌握操作技巧,从运转参数、航道条件、气象水文等方面,对船员进行针对性地演练和培训。
虽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大连湾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条件,刘建港还是有种被当头棒喝的感觉:大连湾海底隧道E1浮运安装前,他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复杂,由于最靠近码头,施工安装区域狭窄,船舶一侧无法安放定位锚,需要在码头系缆桩带缆绳,然而码头缆桩最大受力仅有35吨,这就要求船舶缆绳的力度要恰到好处,每根缆绳的受力方向和角度不同,还要保证沉管的位置在预定范围内,加之现场风向和海流影响,控制起来难度非常大。沉管下放过程中,刘建港紧握高频电话,眼神凝视着显示屏,前前后后调整了十几次,才将缆绳和管节的位置调整好。过程中,他还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唯恐刮落边坡碎石,影响到基床完整度。
“海底沉管如履薄冰,责任比天大。对我们来说,此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每次安装前,刘建港都会神情严肃的强调。船员们都说:“每次两天两夜的沉管安装期,总船长都要24小时连轴转,这成了他的工作常态。”问及刘建港时,也从他的口中得到了印证:“沉管安装整个过程中,人的精神状态都是高度集中的,根本没有睡觉的心思。”尽管总控室里的空调一直开着,但他的衣服自始至终都是湿透状态。作为现场指挥的他,越临近胜利,越小心翼翼。
“这项工作就像在海底‘穿针引线’,丝毫马虎不得。”在大连湾,刘建港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国内曲率最大沉管安装操作难题,最后一节沉管还面临施工水域最狭窄、系泊工艺最复杂、安装空间最小、沉放控制难度最大等6项安装难度之最。面对苛刻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多次优化、调整、细致部署各项工作,刘建港带着全船操作手屏气凝神“慢工出细活”,最终实现沉管浮运安装提前圆满“收官”,用实际行动再一次刷新了“中国速度”。
《山东商报》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联系电话:0531-88197600 邮编:251000
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