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频道>内容详情

事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青岛发布最新规划

2025-03-28 13:52: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高妍妍

3月2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石磊,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处处长龚振宇,市海洋发展局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姜昊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处处长唐文亮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19日,经市政府同意,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生态环境、海洋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修复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统筹协调、科学修复,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管理、农业农村、海洋发展、园林和林业主管部门编制了《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规划委托国内专业技术团队组织编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成果总体布局合理、内容科学、具有可操作性。规划已按程序组织社会公示,并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日前已正式印发。

该规划是青岛历史上首部全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空间指引和行动指南,是指导青岛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纲领,是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的重要依据,为有序推进全市国土空间系统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海岛湾城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青岛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修复规划》提出了“安全持续、蓝绿交融、和谐共生、乐活宜人”的生态愿景,明确了全市生态保护修复的近、中、远期目标,提出:到2025年,着重抓好青岛全域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到2030年,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山水林田海岛湾城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各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全域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构建“岛绿湾美、山青林茂、水清岸碧”的美丽青岛。

《修复规划》对青岛市全域自然地理格局与生态资源本底进行了梳理,开展了水资源、森林、湿地、耕地、海洋、矿产资源等11个方面的现状分析,识别出全市生态空间破碎化和生态廊道阻断等突出问题。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生态修复抗力、生态系统恢复力三个方面的分析评价,主要解决保护什么、修复什么和怎样修复的问题。

《修复规划》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各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和要求,结合青岛实际,提出生态质量、修复治理两大类共16项规划指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等约束性指标,明确生态保护底线,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

《修复规划》构建了全市“一海一原一城,三屏一轴多廊”的多层次、网络化生态修复格局。其中“一海一原一城”,是指构成青岛三类空间(生态、农业、城镇)基底的修复区域,包括胶州湾在内的近海海域、中部胶莱平原修复区域和环湾都市品质提升修复区域。“三屏一轴多廊”,是指北部大泽山-大青山、东部崂山和西部珠山-铁橛山三个山地丘陵修复区域,以大沽河为生态修复中轴链接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同时,还落实国家及省级规划管控要求,以青岛全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敏感区、生态受损区等为重点,划定覆盖全域的生态修复分区13个,其中生态型分区7个、农业型分区4个、城镇型分区2个。

制定生态修复策略和主要任务。依据生态修复格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全域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4大空间维度,提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区域生态协同、联通生态廊道、保育茂林青山、重归清水碧岸、护卫绿岛蓝湾、矿山绿色转型、抚育沃野良田、建设宜居家园10大策略共计30项任务, 全方位、全地域、全要素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划定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修复规划》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针对核心生态问题,划定水环境和水生态、湿地、海洋、森林、矿山、耕地、农村和城镇等8类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结合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和破坏程度及生态修复价值和潜力的综合评价,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对重点区域分类施策,统筹实施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建等措施,其中保护保育主导区和自然恢复主导区约占重点区域总面积的85.8%。

谋划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与项目。《修复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海岛湾城全要素,精准布局大沽河流域一体化、自然保护地、森林绿廊、矿山环境、清水碧岸、蓝湾绿岛、农田整治、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9大类24个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清单,确定了任务内容、建设时序、项目等级,明确了实施职责,确保规划可落地可实施。

规划蓝图已然绘就,有效实施是关键。为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各方共赢的工作格局,多方联动协同推进。

抓好规划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各区(市)要扛牢主体责任,落实规划管控要求,构建“近期规划-年度计划-工程方案”一体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实施落地。市直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区(市)的督导评估,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修复任务。

创新政策激励。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路径,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鼓励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深化相关生态补偿制度,强化地方补偿资金筹集,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作为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下一步,青岛市将落实规划管控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进高水平保护、实施高效能治理、构建高颜值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相信到2035年,全市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将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将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

《山东商报》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联系电话:0531-88197600 邮编:251000

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12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手机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