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频道>内容详情

青岛西海岸新区:民生福祉成色足 幸福生活有质感

2022-02-21 13:17:1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从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到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从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到建设高颜值示范小区;从提升特殊困难人员救助水平到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这些既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亦是西海岸新区做好民生保障的最好注脚。

  翻开西海岸新区5年来的民生工作账本,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城市更新提速 精心打造宜居家园

  蜿蜒的步道上,人们悠闲地散步;远处三三两两的市民和着轻快的音乐,踏着节奏翩翩起舞;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吸引市民前来打卡……清晨,漫步街边“口袋公园”,幸福细节处处可见。“虽然这只是个4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但是假山、流水、游鱼、花草等微景观却一应俱全,赏心悦目,妙趣横生,以前从没想过老年生活如此幸福。”家住星海城的市民王先生对家门口的晨练环境很满意。

  新区五年来的环境之变,尽显青山绿地里。新增城市绿道约81.4公里,完成滨海大道、嘉陵江路等30余条主要交通道路绿化新建、提升工程,新建、提升绿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实施31处街头(口袋)公园的新建和提升工程,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打造青岛市园林绿化示范路、达标路、精品绿地、示范公园80处;在唐岛湾公园、城市阳台等8个城市公园(广场)打造12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让市民和外来游客席地而坐拥抱自然。

  翻看新区近五年的城市管理长卷,亮点纷呈。新区主次干道每天实施“两扫三洒一冲”,创建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55条;协调开放社会化公厕和行业配套公厕888座,新区公厕密度达4座/平方公里;在新市率先建成垃圾分类公众号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双监管体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水平达到10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企业由2016年的7家增加到目前的93家,1224台运输车辆全部改为推拉篷、安装卫星定位系统;贡北路、海口路等19.4公里6条地下综合管廊完成竣工备案,进入运营期;1151处河湖“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新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38%,污泥处置率100%,并成功打造苑庄河、皂户河等省级美丽示范河湖样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村居改造一小步,居民幸福一大步。2021年,5个村改项目列入区办实事,包括辛安街道港头刘安置区,隐珠街道阡上安置区,铁山街道大平岭、小平岭、金猪坑和胶南街道胜利村安置区,珠海街道燮里安置区,共涉及7个改造村居3084户。截至目前,所有村居都已顺利回迁。

  稳就业扩社保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2月10日,泊里镇居民魏震早早就来到尧头社区广场,参加“泊送‘薪’岗、鹏程万里”春季大型招聘会。经过一上午的沟通,魏震与一家电子科技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家乡这几年发展挺快,很多企业都搬了进来,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很给力。”魏震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让百姓充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事。”在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曲波看来,近年来关于就业最要紧的任务是突破就业结构性矛盾瓶颈,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经过五年发展,如今,西海岸建立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有效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新区招聘信息共享;推行“一户一策”找工作,提高精准就业服务水平,助力城乡居民就近就业;打造创业云平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新区大众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共享用工”模式,在全省率先开通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直播平台,强化人力资源供给服务。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富民之本。

  “我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拿到了面点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有了这些技能,每年能收入7万多元。”说起现在的生活,徐香芹一脸满足。徐香芹家住大场镇,是一名家庭主妇,家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丈夫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当村里通知有免费培训班教技术时,她第一个报了名。如今,不仅工作稳定,工资也节节攀升。以2021年为例,新区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3万余人次,发放培训补贴4914.7万元;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40场,收集发布企业招聘信息5.3万余条,达成就业意向1.3万余人。

  社会保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十三五”时期,新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48万人、44.64万人、51.04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净增16.35万人、12.34万人、17.9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69万人;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五连涨”、累计“十六连涨”,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226元/月,比2015年末增长26.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30元提高到192元。

  医疗保障提质 用心守护百姓健康

  “只要身体不舒服,就可以打电话给家庭医生,还有医生上门服务。”两年前,家住长江路街道的李大伯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蓝之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如今,看病更方便了,我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李大伯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新区卫健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依托医疗联合体,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有119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并培育了多个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让更多群众享有健康服务这一“民生红包”。

  不仅如此,新区在全国率先组建5家新型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区级医院建成高标准胸痛、卒中等“六大中心”,健共体一体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影像、检验、病理等“五大中心”上下贯通;196处卫生室完成改造工作,血压计等设备配置到位;632名区级专家常态化下沉基层,102名医护人员下派服务基层,所有非中心城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区居民同质化医疗服务;牵头医院531个病种、基层医院109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药品、耗材全部集中带量采购,每年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5000余万元。

  同时,新区高站位谋划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守护着许许多多家庭的幸福底线。“我们干体力活,腰经常疼,以前没有多余的钱治疗,疼起来要么弄点药酒自己揉揉,要么硬扛。如今参加了医保,住院治疗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少受了很多罪。”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陈女士说。

  回望过去三年的医保数据,新区参保人数由141万增长到155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由11.7亿元增长至13.8亿元;医保工作站增加至36处,下放10项医保高频临柜业务,确保每处镇街均可办理;新区1100余家定点药店、定点医院实现省内异地参保职工就医购药“一卡(一码)通行”全覆盖;56家定点医院实现住院、门诊跨省联网结算和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进一步打通国家医保信息化“高速公路”。

  情牵一老一小 稳稳托起幸福生活

  对一个家庭来说,“一老一小”就是全部的牵挂。一座城市,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开饭了!”中午11时25分,在隐珠街道双珠路社区“助老大食堂”里,老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这顿午餐荤素搭配得当,大家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现在,我的午饭多数选择在食堂解决,不仅饭菜新鲜可口,而且营养均衡。”正在就餐的薛大伯开心地说。

  “老有所养”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新区都在探索养老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仅2021年,新区就建成使用20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50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助餐、助医等服务。针对经济条件较弱的农村地区,探索开展“自助式养老模式”,老年人通过自己制作的手工产品兑换积分,在养老服务中心换取就餐、就医、购物等相应的商品或服务。作为新区首家试点的藏马山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有200余名老人参与,兑换服务300多次。

  托稳“一小”的幸福,离不开教育。在“十三五”期间,新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72所,新增学位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近20%。2021年,新开工建设6所学校幼儿园,峨眉山路中学、泊子小学等9所学校幼儿园已建成使用。

  另外,学生资助也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2021年,新区教体局稳步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有效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新区2021年为955人次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共130.95万元。”新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目前已建立健全包括助、奖、贷、补、免和“绿色通道”、社会捐助等在内的完整资助体系,涵盖了从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高(中职)到大学的各学段。(宋瑞龙 张静)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