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高妍妍 通讯员 赵敏 洪晓文
6月28日下午,作为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板块之一,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本次论坛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鑫桥文旅集团承办。其间,国际海洋城市智库网络宣布成立,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并通过了《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青岛倡议》。
2023年恰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新的起点上,能否抓住新机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更好地打造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关切。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十余位智库专家与学者,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东亚海洋治理合作”主题展开研讨,为如何切实建立有效的地区间海洋治理机制框架,打造有利于东亚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出谋划策。
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21世纪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晨星在致辞中提出,“与传统的陆域经济强调划界而治不同,海洋的问题往往具有跨国性。”以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为例,其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海洋气象灾害频发、沿海地区环境变化等,大多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自身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讨论海洋的治理,也就意味着讨论如何促进开放和联通,这需要我们以超越国界的视野,以开放的姿态、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要亮点之一,国际海洋城市智库网络的成立,加强了东亚地区智库和海洋机构之间的联系,连接了本地和跨国海洋企业,推动了有关促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国际政策研究合作。据了解,国际海洋城市智库网络由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联合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印尼国家海洋研究所、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斯里兰卡Geopolitical Cartographer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经士智库等共同成立。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围绕“南海海洋合作与治理的挑战与机遇”发表主旨演讲。
在随后的专题讨论环节,韩国韩瑞大学教授金锡均,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斯里兰卡Geopolitical Cartographer智库执行总裁里山·席尔瓦(Rishan de Silva),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黄(Anna Malindog-Uy),以及经士智库创始人、总裁田士臣,围绕“东亚海上能力建设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分别进行了发言讨论。
对于如何“打造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原总工程师王晓惠,印尼国家海洋研究所所长西斯万托·鲁斯迪(Siswanto Rusdi),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研究员谢丽尔·丽塔·考尔(Cheryl Rita Kaur),也分别结合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蓝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提出了各自的合作建议。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程之一,与会智库专家和学者对推进国际海洋治理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达成共识,一致通过并发布《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青岛倡议》,倡议提出,亚洲有数十亿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各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海洋具有连通性,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的海洋污染、海洋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等挑战,都与区域内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开展海洋治理的国际合作既是大势所趋,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据悉,倡议书的发布旨在号召国际涉海智库和学术界协同推进亚洲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和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加强相关政策研究互动,不断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借助智库、媒体等社会民间力量,推进人员之间、机构之间、城市之间的国际海洋治理与蓝色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为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和公共服务保障,在应对“逆全球化”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