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青岛频道>内容详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2023-08-02 14:37: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齐颖 实习生 徐立选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意见》(鲁政办字〔2022〕169号)文件精神,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区(市)主管部门及部分小城镇等召开座谈会,征集相关政策措施,结合青岛实际起草了《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8月2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进行详细解读。

​制定背景

小城镇是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吸引力、强化承载能力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青岛市小城镇发展总体情况如下:

小城镇发展规模逐渐扩大。2011年以来,青岛市通过乡镇合并、撤镇设街道,建制镇数量由77个精简为36个,镇均建成区面积2021年达到6.88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镇均水平的1.84倍,扭转了小城镇小、散、弱的局面。特别是泊里、蓝村、南村、李哥庄、姜山5镇(街)自2013年列入青岛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规划水平、建设品质和发展速度全面提升,镇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58平方公里,已经初步彰显出了小城市的气质。

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镇基于自身区位条件和既有产业基础形成了类型多样、动力多元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提高。2022年青岛市GDP超过百亿元的镇达到了3个。

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青岛市各镇普遍实现柏油路“村村通”,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部分小城镇已纳入中心城区地铁网覆盖范围,对内构建起半小时镇村生活圈,对外全面融入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各镇均注重发挥生态筑基、文化筹魂作用,推动生态和文化价值加快转化。泊里镇积极推动泊里大集提档升级,建成民俗馆、手造馆等文化设施,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推介手造产品36项。铺集镇依托胶河生态资源优势,以“胶河澄月、印象铺集”为主题,打造了现代范胶河生态景观公园。南墅镇利用废弃工业尾矿制备新型绿色建材,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既减少了矿渣污染,也实现尾矿资源化利用,全部达产后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

扩权赋能实现新的突破。李哥庄镇、泊里镇作为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获得副县级管理职能。泊里镇设立政务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接市区两级管理权限103项、行政执法权1632项,群众办事时间成本节省60%、交通成本节省80%,服务满意率大大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青岛市小城镇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与面临的挑战。

产业发展驱动力较弱。大部分小城镇产业项目落地难、见效慢,主导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效益低,市场主体数量少、实力弱。

设施服务需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相比硬件条件,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功能不健全,难以有效响应外来人口、年轻人等特定人群的改善型消费需求。

城乡间节点作用弱化。农村人口往往进城不进镇,返乡人口普遍回村不进镇,政策下乡多数进村不过镇,小城镇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衔接城乡的节点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工作目标

青岛现有36个建制镇,分布在两区三市,其中黄岛区8个、即墨区4个、胶州市4个、平度市12个、莱西市8个。这次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全域统筹、梯次发展、示范引领、分类施策的原则,选取14个小城镇(含远离城区的涉农街道),因地制宜开展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培育试点,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功能品质,力争到2025年,试点镇在创新提升方面取得成功经验,有1-2个镇实现镇区常住人口1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的“双十”目标,有5个左右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引领带动青岛市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主要内容

强化分类引导,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将位于中心城区周边、能够有效承接城市功能转移的镇,列入卫星镇培育试点。将一批主导产业实力较强、城镇发展框架清晰的小城镇,列入县域次中心镇提升试点。将一批在文旅、生态、矿产、农业等方面具备独特资源禀赋的镇,列入特色专业镇提升范围。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各类试点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引导人口向试点镇集中。相关区(市)要科学谋划好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做到有项目必规划、无方案不动工。加强镇区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特色景观风貌,提升空间环境设计水平。抓好试点镇主次入口、广场公园等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塑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精品,规划建设贴近群众的街头游园、山体公园、滨河公园,构建山清水秀、蓝绿交织的开敞空间。

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人口有序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临空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特色旅游、休闲娱乐业态。增强就业支撑能力,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试点镇就业吸引力。统筹项目引进建设,各类投资性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凡试点镇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项目在试点镇实施。

强化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交通体系,更新改造老旧市政设施,推广建设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加强小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镇区便民服务中心集约化、数字化发展,引导建设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镇村生活圈体系。优化商贸文旅服务功能。升级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

政策保障

强化用地支持。对试点镇建设项目,由区(市)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部分,由市级统筹解决。

强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市与区(市)可结合综合考评情况,统筹考虑配套奖补资金支持。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市、区(市)留成部分以及在试点镇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试点镇。

强化人才保障。支持试点镇加大自主招聘、在职培训等工作力度,建立技术专家服务机制。

深化强镇扩权改革。依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执法权赋予试点镇。

同时,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定期研究有关小城镇建设的重大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重点项目库,市、区(市)两级对入库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
分享到: